當前位置: 糖心vlog > 糖心vlog新聞資訊
探訪丨川東北唯一奶牛產業基地縣,這家牧場日產鮮奶26噸,一天產的奶夠10萬人吃
2024-12-19 19:32:34
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記者 袁城霖 攝影報道
初冬,宣漢縣天生鎮民主村大巴山牧業公司牧場,久違的陽光穿過奶牛養殖棚之間的間隙,灑落在黑白花色的奶牛身上,健碩的奶牛迎著暖陽擺了擺牛尾,“刻意”上前兩步曬太陽,畫面喜人。
宣漢縣是肉牛養殖大縣,年出欄量長期位居省內農區第一,其培育出的乳肉兼用“蜀宣花牛”新品種聞名四方。鮮為人知的是,宣漢縣亦涉足奶牛養殖,是全省18個、川東北經濟區唯一的奶牛產業基地縣。
翻開宣漢縣奶業發展史,自1982年底創辦云蒙山合作示范牧場以來,迄今已有近40年。大巴山牧業是宣漢縣當前唯一的奶牛場,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家牧場如今獨自扛起川東北唯一奶牛產業基地縣的“大旗”。近日,川觀新聞記者來到該牧場探訪。
探訪>>
牧場存欄近1300頭,日產牛奶超26噸
進入奶牛場,除做完疫情防控要求的項目外,還需穿上從頭到腳均能嚴實包裹的隔離服,再踏過氫氧化鈉溶液等配兌的消毒池。
做完這套確保不給奶牛帶去細菌和疾病的防護措施后,記者一行終于進入牧場,一排并行的規模化養殖棚映入眼簾。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終于見到喝過很多它的奶卻第一次見的奶牛。
“奶牛存欄量1280頭,日產鮮牛奶穩定在25噸以上。”牧場工作人員張廣平告訴記者,奶牛最適宜10-16℃左右氣溫下的生存環境。當天,氣溫約18℃,養殖棚內密布的風扇正“呼呼”吹著奶牛糖心。近期鮮奶產量可觀,日均約26噸,最高逼近28噸。
26噸牛奶是什么概念?若以市面上銷售的250毫升裝早餐奶來換算,相當于10.4萬盒,足夠10萬人一天早餐奶的用量。
張廣平說,牧場所產鮮奶經冷鏈運輸到重慶后,制作的高端常溫液態奶行銷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省市。整體經營建設方面,牧場按照以色列技術和管理標準實施,引入先進糞污處理工藝設備,實施糞污生態有機循環。
析因>>
擁有較好的飼養環境、市場空間大
事實上,大巴山牧業自2014年投運以來,已運行7年。
人們好奇的是,盡管省內農區多地也在飼養奶牛,譬如眉山、簡陽等成都平原經濟區城市,但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我國奶源集中在北方地區,業內存有東北內蒙河北西北等地“黃金奶源帶”一說。該牧場偏居大巴山區,是川東北唯一、至少是鮮有的奶牛場,這里為什么能、為什么會養殖奶牛?
“因為市場有需求。”張廣平一句話對答,“堵住”記者的提問。
張廣平解釋說,北方鮮奶可經冷鏈運輸到國內其他地方,但距離遠、成本高,且鮮奶保質期很短,以局地供應全國,供應鏈存在缺陷。另一方面,南方人口密度大,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對新鮮奶的需求攀升,因此南方發展奶業就有良好的市場空間。
這個觀點在數據上得到佐證。有數據顯示,南方奶牛存欄以及產奶量僅為北方的六分之一左右,但消費市場卻占到全國的60%,“北強南弱”的奶業格局下,“北奶南調”現象尤其明顯。
“奶牛適宜較低氣溫下的生長環境,北方在氣候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張廣平坦誠南方的劣勢,但他話鋒一轉說:“南方消費能力強,在市場驅使下,不僅是四川,連廣東也在養奶牛。”
行業發展應證了這一點。前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曾發文表示,南方的奶源大部份圍繞城市設立,以液態奶或鮮牛奶為主的產品基本能夠實現本地快速消費。
“南方發展奶業具備一些特點和優勢。”在王丁棉看來,造成南方奶業資源短缺的因素眾多,但本身擁有的一些資源并未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比如西南部地區的草坡、草山、山坡地。他認為,飼養奶牛的四大“基本要件”土地、水、氣候和青貯飼料,均達到理想程度的最佳飼養環境很少,占據三條就非常適宜養奶牛。
回過頭來看宣漢縣,這里位于大巴山南麓,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6.8℃、降雨量1200余毫米,草山草坡多。總體而言,具有較好的飼養環境。
當地的養殖歷史佐證了這一判斷。查閱發現,1982年底宣漢縣創辦云蒙山合作示范牧場,從零開始發展奶業,迄今已有近40年歷史,先后培育出西塔乳業、天友西塔乳業等龍頭企業。在“十一五”末,全縣奶牛存欄量約11000頭,形成天臺、南壩、花池、胡家、毛壩五個奶牛養殖基地,盛極一時,后因牧草供應及品質問題逐漸陷入困境。
可見,大巴山牧業的投運是宣漢縣奶業發展時間軸的延續。回溯40年發展史,地方政府的引導和支持,為奶牛養殖提供了另一種良好環境。
查閱發現,從云蒙山到西塔乳業、天友西塔乳業再到大巴山牧業,都有政府積極推動的身影,大巴山牧業本身系重慶天友縱橫牧業與宣漢縣政府平臺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此外,在長期發展中,宣漢縣從資金獎補、技術指導等多方面對養殖戶予以扶持。在市級層面,達州市曾出臺《關于推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加強培育發展骨干龍頭企業、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強行業管理和服務。
這些政策,為達州奶業發展打下群眾基礎。
達州市農業農村局畜牧漁業科科長黃襄渝介紹,全市除大巴山牧業外,還有一些散戶,一般飼養1-2頭奶牛,供應自家及鄰居鮮奶。
當前,國家層面多份文件提到:穩步提高西部產區、積極開辟南方產區、穩定大城市周邊產區,作為全國奶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我省印發的《川牛羊(畜禽飼草)產業振興工作推進方案》,明確了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工作,把宣漢縣作為18個奶牛產業基地縣予以支持。這些都為當地奶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舉措>>
給奶牛防暑降溫、從省外購買飼草
政策的有力支持,讓養殖戶把精力集中在養殖本身。但處在不是最理想的飼養環境,自然需要采取措施來“矯正”和彌補缺失。
張廣平坦言,南方養殖奶牛在防暑降溫、飼草方面面臨更高的成本。他抬起手臂伸出手指,把記者的目光引向養殖棚里正快速轉動的風扇,“今天氣溫略為偏高,所以打開風扇來給奶牛環境降溫。”
防暑降溫可以就地解決,飼草供應則需借助外界。張廣平說,宣漢縣及周邊區域受制于地理氣候條件,優質牧草集中連片少,產能不足,加之肉牛規模大和奶牛對飼草的要求更高,本地飼草供應不上糖心vlog。該牧場的飼草主要從甘肅、內蒙古等地購買,抬高了成本,也限制了宣漢奶業進一步壯大。
克服困難的同時,大巴山牧業也在盡力提升效益。
張廣平介紹,近年來,牧場在奶牛應急管控、生長環境舒適度上“摳”細節,下一步目標是把單產(一頭奶牛一年產奶量)從11.3噸提升至11.5噸。
附:全省18個奶牛產業基地縣名單
2020年7月,四川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川牛羊(畜禽飼草)產業振興工作推進方案》,根據各地資源稟賦、自然條件,結合現有產業基礎,布局發展18個奶牛產業基地縣。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糖心vlog 糖心vlog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