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糖心vlog > 糖心vlog新聞資訊
脫貧攻堅我們在行動瀘州金榜村第一書記“眾籌養牛”創新扶貧新模式
2025-02-15 10:07:38
敘永縣摩尼鎮金榜村第一書記馬小洪(左)通過眾籌養牛的方式,積極帶動貧困戶加入專合社脫貧。
四川新聞網瀘州7月25日訊(李欣 記者 岳東)“不管是教書還是養牛,我的心會永遠和大伙在一起!”7月25日,在瀘州市敘永縣摩尼鎮金榜村肉牛養殖專合社,駐村第一書記馬小洪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2015年,經個人申請和組織的同意,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的馬小洪老師離開城市生活,離開妻子和年僅6歲的女兒,來到摩尼鎮金榜村擔任第一書記。兩年過去,即將告別駐村工作,面對村上大伙,馬小洪心里萬分不舍,但又為村中發生的變化感到慰藉。
理清思路 以脫貧奔康統攬全村發展
初到摩尼鎮金榜村,由于經濟條件落后,群眾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年輕勞動力缺少,馬小洪深感壓力巨大,但他始終牢記自己來到這里的初衷。沒有思路就沒有方向,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他走遍了全村5個社,走訪群眾180人次,收集意見建議50多條。
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新村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對金榜村實施扶持建設。特別是做好“一社一主導產業”的產業規劃,覆蓋2014年已脫貧戶41戶161人和2017年預脫貧戶65戶254人,確保“社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
馬小洪來到貧困戶家中,了解肉牛生長情況。
產業示范 讓“眾籌養牛”發揮引擎效應
養牛,是金榜村村民的收入之一。為了做大做強養牛產業,馬小洪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提出了“眾籌養牛” 扶貧模式,帶領全村群眾,不等不靠,通過“眾籌”方式進行融資,累計籌集到了近270萬元,成功打造出了“眾籌養牛示范基地”,實現了“村有支柱品牌”。
為了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引導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致富,馬小洪向所在單位爭取了2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用于產業發展。同時,他還用活省、市、縣黨員精準扶貧示范“三帶工程”資金、產業發展周轉金、集體經濟發展啟動資金等,為傳統產業注入新動力。在貧困戶中確定信譽好、產品及服務可靠的農戶,打造“合作社養殖示范戶”進行規模性生產。2016年,發展貧困戶22戶,其中示范戶10戶,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2017年,擬繼續發展貧困戶44戶,示范戶20余戶,戶均增收1500元以上.
用暑期實踐的機會,向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介紹脫貧工作。
借力突圍 以“專合社”提升幫帶動能
轉變思維,自力更生由“輸血”向“造血”轉變。精準扶貧,關鍵字是“扶”,徹底根治貧困,只有增強農村經濟造血功能,走農村經濟產業化的道路才是治本之策。對于金榜村村民而言,最捷徑的路子,是根據現有的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的方式努力促進村戶經濟發展。馬小洪多次找到合作社,與合作社負責人商討依托專合社,促進村戶經濟發展。專合提升,集體經濟從“無”到“有”轉變。
馬小洪在村上大力支持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引導農民按照市場機制進行土地流轉,使貧困戶在流轉土地過程中獲得財產性收益、工資性收益和股權收益。2016年,將幫扶單位的扶貧專項資金墊資后剩余部分以“眾籌養牛”的模式投入合作社,年底獲得分紅收入20013元,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轉變,為集體經濟發展探索出了一條道路糖心vlog官網。
創新推動 以電商平臺助推脫貧致富
以市場為導向,主打產業“品牌”提升特色。要想通過產業解決貧困問題,首先要把產業變成“品牌”。只有打響打亮摩尼鎮的區域特色,充分發揮摩尼鎮的烏蒙山區地域資源優勢,才能形成能生根發芽的摩尼地區的區域資源。
“金榜”農特產品初步獲得了瀘州市民的信賴,受邀參加中國(瀘州)首屆農產品交易博覽會。春節前夕,實現銷售收入10萬余元。根據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后勤食堂的實際需求,與合作社簽訂蔬菜固定供應協議,通過訂單式農業生產銷售服務模式,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帶動全村經濟的發展。為了拓寬銷售渠道,馬小洪想到了電商平臺。搭建“互聯網+農業”電商平臺,鼓勵學生、農場主通過創業等方式,建立電商微店平臺,協助銷售和宣傳摩尼鎮和金榜村特色農產品。
群眾事情,緩不得、急不得,是2年來馬小洪駐村的感悟。馬小洪早已經把金榜村當成自己的家,經過兩年的努力,金榜村已有新發展、展現新面貌。面對方興未艾的脫貧奔康大業,他正肩負組織重托和群眾期望,以其人民教師的嚴厲作風和共產黨員公仆本色負重前行,不忘初心,毅然奔赴在向貧困宣戰、向小康奮進的新征程上!(敘永縣宣傳部供圖)
【原標題:【脫貧攻堅我們在行動】瀘州金榜村第一書記“眾籌養牛”創新扶貧新模式】糖心v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