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糖心vlog > 糖心vlog新聞資訊
養牛脫貧記 生活大變樣
2018-09-21 15:34:10
50歲的馬文明沒有想到,曾經連煤油燈都點不起的他,有一天能“闊氣”到花2000元在新修的房間里安裝“水晶電燈”。
家住會寧縣新添堡鄉三合村的馬文明,記得小時候父母辛苦勞作一年,還是難以喂飽一家8口人。他12歲就輟學放羊。長大后,他的婚房是一孔依山開鑿的“崖窯”。
馬文明也想過上好日子。1990年夏天,他拿出多年積攢的300多元和東拼西湊的700元買了一頭牛,想靠養牛告別貧困。可因為不懂養殖技術,投食過量,牛被撐死了。
盡管傷心,但他還是咬緊牙四處借錢繼續養牛。幸運的是,新買的母牛先后生了9頭牛犢,每頭能賣幾百元,他家的日子也漸漸寬松起來:能吃飽肚子了,蓋了幾間土房,電燈替代了煤油燈,可貧窮的帽子一直卻“扣”在頭上。
2000年起,隨著政府投入的加大與新技術的推廣,會寧這個貧困縣開始有了明顯轉變。特別是覆膜技術,在蒸發量5倍于降雨量的會寧,有效減緩了水分蒸發,極大地提高了當地的作物產量。
“2002年,村里開始推廣地膜技術。幾次技術改進后,玉米產量由原來的畝產300斤增加到了1500斤。”三合村村支書馬駿武說。
“隨著國家扶貧力度越來越大,會寧縣獲得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也從原來每年幾百萬元增加至今年的約1億元。”會寧縣委常委、副縣長伏濤說,我省推出總額超過400億元的精準扶貧專項貸款計劃等金融服務,則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產業提供了撬動資金。
這一切讓馬文明看到了希望,更激發了他強烈的致富愿望。他說:“我們不能躺在炕上等著吃,先干起來再說。”他主動申請了5萬元精準扶貧貸款,買了4頭牛進行養殖。去年一年下來,他靠賣牛收入達到1.15萬元。而地膜技術不僅保證了一家人的口糧,還為他養的牛提供了充足的青貯飼料。今年,得益于危房改造項目,馬文明又一次作出了大膽決定:蓋新房,讓全家人享受上好日子。在縣鄉村幫扶干部的努力下,他用補助款蓋起了3間磚房,還給新房添置了5個燈,還包括兩個浴霸燈。“天寒地凍的冬季,農村人也能在家洗澡了。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馬文明激動地說。
經過這場扶貧脫貧的“長征”,2015年,馬文明一家終于擺脫了貧困。
“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但離小康還有差距。我要繼續使勁,把日子過得更好!”馬文明信心十足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