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糖心vlog > 糖心vlog新聞資訊
志智雙扶丨儋州排浦鎮村民謝林器:自主發展養牛產業脫貧
2025-02-10 19:30:27
12月13日,儋州市排浦鎮瓜蘭村委會的山坡上,一群黃牛在優哉地吃草。貧困戶謝林器不時揮動著手中的長鞭,把牛群趕到更茂盛的草地中去。這群黃牛是謝林器一家脫貧的本錢,也是致富的希望。
“放牛也是一門技術活,首先要找到草茂盛的地方,也要時刻注意牛的去向,萬一牛群把村民種的水稻、地瓜等農作物給吃了,會給村民帶來損失,造成的影響也不好。”謝林器是排浦鎮瓜蘭村委會田頭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共有5口人,在家庭未脫貧之前,主要靠種植水稻、蔬菜以及孩子外出務工的收入來維持生活。他說,從2016年開始,一家人在政府和扶貧干部的幫扶下,生活慢慢得到了改善,現在就想通過養牛,讓生活越過越好糖心vlog官網。
謝林器在儋州市排浦鎮瓜蘭村委會的山坡上放牛。南海網記者 李紹遠 攝
謝林器家庭是在2017年12月脫貧的。在此之前,一家人生活幾度陷入窘境。謝林器說,生活困難,就想著如何改變現狀。“孩子們外出務工補貼家用。我雖然50多歲了,但也想著能繼續給家庭出力,改善生活。在幫扶干部和幫扶責任人的鼓勵下,我決定發展養牛產業。”
“村子周邊有草地,有水源。養牛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謝林器告訴記者,在與幫扶干部和幫扶責任人多次商量后,他決定引進黃牛在村子的周邊放養。2016年10月,在扶貧干部的幫扶下,他通過銀行貸款5萬元作為產業資金,再加上親戚朋友的幫襯,引進34頭黃牛在村子的周邊放養。
一條長鞭、一頂草帽,有時還帶上午飯和開水,這就是謝林器放牛的基本裝備。謝林器說,每日早上和下午就是放牛的時間。牛群在同一處草地上放養時間長了,就要尋找新的草地。“隔一段時間就要換著地方放牛,這塊地上的草吃沒了,枯萎了,就要想辦法另外找一處草地放養,讓這塊空地上的小草再長出來。如此來回換地方放牛,能保證牛的草料充足,讓牛吃得飽,長得好。”
記者了解到,謝林器經過發展養牛產業,家庭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目前,僅是養牛產業,謝林器家庭每年年收入約10萬元。“這幾年來,有了政府的幫扶,家庭脫貧了。但想要日子越過越好,就要靠自己努力,發展產業發家致富。”謝林器說。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12月13日訊 南海網記者 李紹遠)
南海網版權聲明:
以上內容由南海網原創生產,未經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內容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復制、修改、抄錄、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銷售。如需轉載,請與南海網聯系授權,凡侵犯本公司版權等知識產權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txapp.tv 糖心vlog